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海口中小学借读生有望免交三千元借读费
2008-11-25 11:59:00

  核心提示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总减免金额约190亿元,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借读费。这一消息让家长们拍手叫好。记者调查采访发现,许多非本地户口的家长尤其是外来农民工认为借读费这一教育收费项目早就应该取消。对于家长们来说,借读费的取消,意味着被划为“借读生”的小学生小学期间可以省3600元,而初中生三年可以省下3000元。    

  现行标准

  小学生每学期300元 初中生每学期500元

  借读费是由于学生跨省、市(地)、县(市、区)借读,占据了当地一定的教学资源所收取的费用。据了解,从2004年起财政部就要求免收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而在城市中小学,借读费一直被列为物价局核准的一个规范性收费项目,允许学校收取。

  根据海口市教育局、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审核的2008年春季海口市中小学(民办学校和国有民办学校收费标准不在此列)收费标准,对于城市公立的初中、小学生而言,属借读的学生交借读费,初中每生每学期500元,小学每生每学期300元。农村学校不得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借读费。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入学时需一次性交清借读费,即公办小学借读费为3600元/12学期,公办初中借读费标准为3000元/6学期,但中途转学或其他情况可退还剩余费用。

  2008年春季海口市中小学收费项目标准显示,城市初中小学免收学杂费,仅需交纳15元和10元的作业本费及住宿费,与这个数字相比,3600元无疑是个大数目,尤其是对于农民工来说。记者从海口市教育部门了解到,按规定确认身份且提供暂住证或暂住IC卡等证明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收借读费。但这一政策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困难,许多农民工仍不得不交纳“高昂”的借读费。

  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借读费,这意味着非行政区域和非划片入学区域的学生入学,收费将更加便宜。因此,09年将取消借读费的消息引起了海口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关注,家长们更是拍手叫好。

  记者调查

  借读费增加家长压力早就盼着取消

  个案一:没务工证明不得不交借读费

  “我天天在外面打零工,根本没有办法证明我在海口务工,找不到人给我证明嘛!”四川籍农民工老李每天在南海大道一带等活干,他来海南近10年,两个孩子也在海口上学,虽说农民工子女可以免交借读费,但他却因无法提供齐全的证明而不得不交“巨额”借读费。

  24日中午,老李告诉记者,他们一家租住在秀英书场村,两个孩子在秀英一所小学读书。大儿子上学时一次性交了3600元借读费,那是他们一家省吃俭用大半年的积蓄。今年9月,女儿也上学了,学校负责人告诉他只要提供相关证明就可免交,但奔波了几天,老李还是无法证明他在海口“务工就业在半年以上”,最后不得不东拼西凑了3600元交到学校。

  “我弄不明白为啥要收借读费,学杂费都能免,这个费用怎么就免不了?一次交那么多钱我们这些农民工很难拿得出来,心痛啊!”老李既不解又无奈。听记者说09年起将免借读费,老李特别高兴,他非常迫切地想知道:预交借读费能不能退?

  个案二:为什么我孩子要读“高价”书

  冯先生在海口市海秀路某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他和妻子都是重庆丰都人,来海口已有8年多,孩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他告诉记者,3600元借读费平摊下来,每学期要多交300元,而在家乡上学的亲友子女因为没有“借读”,每学期只需交几十元的费用,都是上学,费用怎么就这么悬殊?冯先生说,自己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收借读费。今年7月份快开学的时候,就想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大家都在为海口的建设发展做贡献,为什么因为户口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就要读‘高价’书?”

  得知09年元旦起将取消借读费时,冯先生有些惊喜:“是吗?国家已经出规定了吗?”他告诉记者,前几年自己刚来海口工作,收入不稳定,当时所交的借读费还是自己向老家亲戚借来的。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但几千元对他来说也不是一笔小开支。“取消借读费后,孩子上初中就不用再交那么多钱了,真是太好了。”

  个案三:借读费高过夫妻一个月收入

  周先生和妻子都是广西人,两人1998年来海南,先后在琼海、三亚等地工作,因为孩子到了上学年龄,两人才决定在海口长期工作并居住。“一到学校才知道要交3600元借读费,这借读费一交,我们两口子一个月的收入都拿出来还不够。”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一天总的收入平均七八十元,全家一个月的收入不足三千元,“我们有两个孩子,还有个老母亲。”周先生说,当初给大孩子交借读费,不仅把家里两千多存款全部拿出来,还借了一千多,结果全家一年时间都在“节衣缩食”。

  周先生说,像他们这样的外来人口,收入“还算中等水平”,3600元已经“算是天文数字了”,如果是收入更低点的家庭,压力可想而知。“我认识一家人,丈夫当保安一个月八九百元,妻子是清洁工,一个月五六百元,确实一次拿不出那么多借读费,只好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